美军士兵评价:日军看似凶猛,中国志愿军最可怕,这是为何?

#这是军人的模样#

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还未散去,我们的军队又迎来了再一次的战斗。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志愿军响应中央的紧急部署号召,在鸭绿江集结,奔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当局强行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双方本身的力量对比就是极其不平衡的。

但是我们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并通过这场战争,让强大的美军以及世界各国见识了我们的军事实力、斗争意识和战斗精神。

这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震慑的力量,我们向世界证明了,我们是一个不服输的国家,我们是有血性的民族。与此同时,也强硬回击了那些想要侵略我们的外国势力。

这场战争,给众多的美国军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场战争,他们给予了志愿军很多评价。

有人说:“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更有甚者说:“闻到中国饭菜的味道就撤退。中国军队肯定在一个什么地方等着我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也和装备精良的日军交手,日军对于美军的几次战役,比如珍珠港战役,也给美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但是美军士兵对于亚洲军队战斗力的说法是:日军看似凶猛,中国志愿军最可怕,对日军的评价是“空有刺刀,毫无内里”;对于中国志愿军,他们坦言:“难以对抗,非常可怕”。

在这样一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世界最强国家上百万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强军,全世界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重新开始衡量中华民族的分量和价值。

对于志愿军和日本军队,美军对于两军的战斗态势、战斗时的状态都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从中也是最有发言权的。

这两场战争所攻击的主要国家都是美国,所以日军与志愿军就常拿在一起比较。关于两国的比较,其实在装备和技术方面,日本都要超过中国,但是让美国人所印象深刻的,是中日两国的士兵在战斗的态度方面,也就是关于士兵精神层面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凶悍粗暴的民族,这种不择手段不仅表现在对外扩张上,更深刻的是,在对待自己的士兵和战斗方面,日本同样是不择手段地狠辣。

和日本交手的美国上校,多次声称,日本只是“表面上的强大”。外强中干。我们从外在看,日本的飞机、炮弹都是很先进的战斗装备。

但日本士兵对于战争不是一种自愿式地发自内心作出的战斗,这就是日本军队最为薄弱的地方。

作为一个侵略民族,日本一直在向国内掩盖对外扩张侵略的事实,导致很多的日本士兵来到战场上,亲眼看到自己同胞对弱者所作出的残暴行为,内心变态性的反差是很大的。

其实有很多人是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这种内心的不认同、不愿意但是却又不得不这样做的行径让很多人在战斗中的能力出现了根本性的下滑。

日本信仰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内在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能死,不能活。更不能被俘虏。一旦违背了武士道精神,那么自己的整个家庭,甚至于整个家族,都会蒙羞。

这种极不合理的精神,就导致日军在战场上失败之后经常会发生剖腹自杀的行为,并且即使明白这场战役就是牺牲,那么为了家族,士兵们还是会被迫走上战场,走向死亡。

日军对冲绳岛的战役就将日本士兵的“被迫”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1945年的这场战役中,日军参战兵力10万,美军多达40万。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而且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

日军的高级指挥官也明白,陷落死亡是早晚的事情,现在的士兵所作出的抵抗不过是为了给日本的本土防御增加一点时间,战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可日军此时还让士兵作出自杀式毁灭的举动。日军士兵驾驶飞机撞向美国舰船。在整个战役中,日军出动七千多架飞机,其中自杀式飞机多达三千架。

查阅到的资料中记载当时日军的情况,这些被迫执行自杀式飞行计划的士兵在上飞机前双腿发抖,已经走不成路…

最终由宪兵强行把士兵塞进飞机,随后把飞机舱门锁死。这种自杀式飞行计划并没有给美军带来很大的损失。

士兵在上飞机前,已经是在和死亡打招呼了。在巨大的恐惧面前,这些飞机大多一头撞进了海里,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日军为了消耗自身的兵力,作出了很多自杀式行动。把士兵分散成小股兵力,再集体向美军“冲锋”。最后当然倒在了美军密集的火药下。

士兵们在冲向美军火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的“勇敢”其实是一种被迫的爆发,这不是精神层面的意志,而是无奈的选择。

在我们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战争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北朝鲜多山,土地贫瘠不堪。加上战事紧急,不能够暴露部队的位置,所以志愿军是没有后勤补给的,衣物,食物都极其缺乏。

可就在这种生活条件艰苦,在黑暗潮湿的坑道里,我们的志愿军坚持下来了。

他们的心中有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有主动对抗恶劣条件的自我干预。

战争不是只有流血和牺牲,如果真正想要决胜于千里之外,靠的还是前线士兵的意志力强度。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主要战役,是以连级为主要作战单位。双方除了炮战,志愿军这边的步兵一个连一个地驻守在后方的坑道里,大家轮流上战场。

半夜里换防,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撤回再由其他连队替补。上去的一个连队里,能够活下来半个连,就还算成功的了。

即使这样,志愿军们还是争相排队上战场,对于志愿军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耀,志愿军们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祖国。

每个人都有作为战士的主动牺牲精神,这就是我们志愿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柱,我们的战争不是主动侵犯,而是勇敢坚守。

后来对抗美援朝回来的老兵进行采访。记者问一位老兵道:“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上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不害怕吗?”

这位老兵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一句:“我是个战士。”

心中有高贵的信仰,脚下有明确的方向。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力,心中明确的自发的精神力量会迸发出不尽的精神,这是独属于志愿军的自发式的奋勇精神。

在抗美援朝的过程当中,我们志愿军没有先进的装备,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战术水平。

有一种说法是,就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而言。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堪称轻步兵的巅峰。

最初在朝鲜内战爆发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人已经十分警觉地意识到了朝鲜战争的后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做出了未雨绸缪的战术准备。

宁可备而不用,不能不有所准备。在朝鲜战争进行的时刻,我们已经调动了边军,作出了一定的战斗准备。

后来果不其然,美军频频骚扰我国边境,出兵是势在必行了。

在战斗的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怎么对我有利我就怎么打,怎么对敌不利就怎么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强击弱,扬长避短。

志愿军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提倡跟美国人硬拼硬打,那样我们是一定没有优势的。

有人拿我们在战斗中的“人海战术”攻击,说志愿军的攻击没有技术含量,其实这种看法是很表面的。

我们厉害的不是我们的集中进攻,我们擅长的恰好是佯攻、奇袭或者夜间兵力地悄悄渗透。

所谓的“人海战术”、“大批军队”,其实并不是盲目地向前冲击,而是有技术的穿插,牵制敌人的防御部队,军队的主力从侧面进攻,在敌后也设置路障,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志愿军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就是奇袭。

志愿军的指挥官在战斗中显现出了非凡的策略能力,在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军队利用黑暗的夜色和各种有利的地势,在黑暗中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

利用很好的伪装技术,在白天,志愿军能够隐藏得无影无踪,以此来达到突袭,犹如“神兵天降”的战斗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的志愿军充分利用地道、矿井、村落来进行遮蔽。关于志愿军们的补给,我们每个志愿军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志愿军们携带由大米、豆类、玉米做成的干粮,这样做能够良好地在行军的过程中,不产生火光,从而保护好我们的踪迹。

关于《朝鲜战争》这本书中,有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评价。其中特别提到:“步兵是骨干”、“擅长夜袭”、“能认识到自身火力的劣势”、“山地行动能力强”、“富于欺诈手段”、“擅长口袋战术,诱敌深入”。

从美军对志愿军的战斗评价中不难看出,我们志愿军在战斗中是十分巧妙地,充分利用自己擅长的地方,来达到最有利的战斗结果。

兵者诡道也,彭德怀老总的指挥赋予了志愿军生机,基层指战员的机智百变,沉着应对,更是赋予了志愿军无尽的灵气。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是全体群众的战争,在战争胜利的过程中,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奉献。

在战争开始之前,率先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令人十分泪目的是,许多地区的报名人数超过应征人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为志愿军的作战提供了充足的兵力资源。

同时,在后勤保障力量方面,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人们志愿组成的运输队、医疗队、担架队,自愿为我们的志愿军服务。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库空虚。作战的实际困难远远超出想象。由于这种情况,党组织在全国普遍开展“爱国节约运动”,来弥补解决一部分财政上的困难。

一年里,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捐款捐物,折算下来,补给了将近6个亿的资金,这也让我们志愿军的装备不断变好,战斗力不断增强。

除此之外,各界的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在各地开展义演,或前往我们志愿军一线,来为我们的志愿军无偿演出,进行精神上的慰问。

中国人民始终牢牢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的志愿军有了最坚实的后盾。有什么困难,人民群众就解决什么困难,这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依靠人民,依靠超强的战术领导,依靠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信念,抗美援朝最终取得了胜利。

所谓的超强战斗力,其实是一颗伟大的心。一个纪录片中,一位垂垂老矣的老兵说:“当时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绝对不想让美军来中国横行霸道”!

没有人不害怕战争,不恐惧死亡,但有的人毅然决然放弃生的权利奋然赴死。保家卫国是他们唯一的信念,志愿军忠烈千古!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1218北极星:致敬最可爱的人

百野听歌:问题是现在是什么情况?

汇行天下:真正的永垂不朽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