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中野抓到一名特务声称自己人,19天后黄维兵团被全歼

1948年11月26日晚上,当时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武英接到12旅前线的电话,报告说前哨捉到一个国民党特务。

当时武英就有点不高兴了,6纵为了包围黄维兵团,一天都没闲着,好不容易收网,现在正是围歼战进行到如火如荼的地步时,抓到一个敌方特务不是很正常的事嘛,这点小事还用得着向纵队司令部打报告?

武英刚要发火,电话那头又说,这个特务是一个军官,还声称是自己人,有紧急情报,要求马上见到我军前线最高首长,于是才请示如何处置。

武英不敢耽搁,立即将此事向纵队司令王近山作了报告,王近山当时正在忙着做歼灭黄维兵团的事,哪有功夫去判断一个特务的身份,于是就让司令部侦察科长去做“审讯俘虏”的工作。

不一会儿,警卫连就将这名抓获的“国民党特务”押到了纵队司令部,谁知这特务刚进门,武英抬头一看,这确实是自己人,此人名叫杨振海,是打入国民党军110师的联络员,现在包围的黄维兵团中,正好有110师。

杨振海之前到中野送情报的时候,和武英有过交流,所以武英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一般来说联络员都是有着固定的联络渠道的,不应该贸然直接闯到前线哨所,武英立即意识到,这是有紧急且重要的情报要传递。

武英于是立刻带着杨振海到司令部作战室,当时6纵的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作战处长贺光华等人看到武英带着个“国民党特务”进了作战室,十分惊讶。

这不是胡闹嘛,怎么可以把国民党特务带到如此机密的地方?

武英连忙解释说:“这位杨振海同志原是华东军区敌工部派出的,后来关系转到了我们中野,杨振海是受刘邓首长和陈毅司令员派遣,到敌110师做地下工作的,请首长放心和他谈吧。”

杨振海立即从随身带的军用皮包呢,取出两份地图交到王近山和杜义德手中,然后汇报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以及110师的起义计划,请求6纵予以配合。

王近山

王近山和杜义德立刻想到,这可不是小事,因为整个黄维兵团都被团团包围,此时放一个口子出来,被敌人趁机给跑了,那罪过可不是他们6纵能够承担得了的。

杜义德问杨振海:“你们师是否真有起义的诚意?廖运周还有什么要求?”

很明显,杜义德是在怀疑廖运周是否是真起义,对于杜义德的怀疑,杨振海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廖运周同中野的联系一直都是最核心的机密,很少有人知道。

为此,杨振海解释说:“廖师长召集地下党委的同志开了会,地下党委成员李俊成同志就是刘邓首长派进去的,去年夏天他还当面向邓小平政委汇报过110师的情况,邓政委指示廖师长要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廖师长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他也有顾虑,主要是留在汉口家属的安全,部队一起义,国民党特务就要加害于他们,所以廖师长有些担心。”

在杨振海与杜义德谈话期间,王近山反复看了杨振海带来的军用地图,在上面不断标准,他当然知道,像廖运周这样的主力师在战场上起义,会使敌人的突围缺了一个侧翼,造成其阵容大乱,更为重要的是,会对敌人的心理造成震撼,士气会更加低落。

但是风险也是有的,那就是万一打开缺口,等到廖运周通过后,没有及时堵上,也会出现问题。

为此,王近山接通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话,向邓小平报告了杨振海带来的情报,讲了黄维最新的突围部署和廖运周准备起义的计划,并特别询问了廖运周与中野之间有我地下关系?

邓小平当地作了肯定的回答,表示廖运周是值得信任的,并用十分关切的口气说:“请你转告廖师长,他在汉口的家属,我们今晚就叫地下党采取行动立即转移,请他放心。”

由邓小平一锤定音,廖运周的起义计划就这样得到了总前委的批准。

在110师起义安全到达指定地点后,解放军第二纵队政委王维纲代表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去看望110师连以上军官,并当场宣布一个让他们惊掉下巴的事情:“你们的师长廖运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言一出,直接让廖运周的这些老部下傻了眼,平时真就没看出来。

很多人还不相信,甚至可能会认为廖运周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见国民党形势不好才倒向解放军的。

其实这就误会廖运周了,廖运周作为黄埔五期炮兵科的高材生,在校期间就接触了共产党的思想,并于1927年3月在靖任秋的介绍下于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廖运周被任命为武汉国民党第二军前线炮兵团的第二中尉实习排长。

南昌起义爆发时,廖运周在叶挺第25师75团,担任团警卫连连长,成功起义后,起义部队在南下时遭遇惨重围剿,廖运周在广东梅县被俘,逃脱后辗转于上海和南京等地。

在与组织取得联系后,廖运周于1928年1月受中央军委指派从事兵运工作,开始长期潜伏在敌人的军队中。

廖运周

这就是人们不相信的原因,廖运周自1928年潜入敌营,到淮海战役时,正好20年,别说国民党军官不信,就是很多解放军的军官也轻易不敢相信啊!

廖运周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为何能够在敌营中潜伏20年都没被发现?他的起义为何会直接葬送黄维兵团呢?

廖运周从事兵运工作时,先始于被安排潜伏到国民革命军第33军学兵团,然而这个团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解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顺直省委安排廖运周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开展兵运工作。

廖运周先在方振武部下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8月,方振武被蒋介石扣押,地下党组织于是发动了芜湖兵变和安庆暴动,廖运周全程参与其中。

1930年冯玉祥成立的西北军第2师,该师的主要领导都是芜湖兵变和安庆暴动的成员,廖运周也受党的指派到该师从事地下活动。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失利后,西北军群龙无首,部队调防频繁,而在抗日同盟失败后,中共北方局也进行了多次改组,地下党组织数次遭到破坏,廖运周于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但是他并未忘记自己是共产党人,在此期间,廖运周一直在积极寻找党组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廖运周在山西东阳关见到了他的入党介绍人靖任秋,这才与组织重新联系上。

很快,廖运周部调防到豫北,又与中共北方局负责人朱瑞接上了关系。

朱瑞告诉廖运周,组织决定你仍在这个部队工作,不要参与已经公开的豫北游击训练班的活动,并且再三叮嘱廖运周,一定要隐蔽精干,秘密发展势力,掌握兵权。

很快,国民政府为抗战,将中国划分为几个战区,廖运周所在部队被编到第九战区,原来的46旅被扩编为110师,廖运周升任第656团的上校团长。

如何能够掌握兵权,在廖运周看来,只有不断地升官发财,才能掌握兵权,在当时来说,只有在抗日战场上有所作为,才能够获得晋升。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在此次会战中,廖运周率领656团在茨芭山成功袭击了日军的辎重队,摧毁了日军重武器营地,直接炸毁日军20多辆坦克,并俘获了大量战利品。

当时廖运周得知驻扎在附近的国民党军就是黄维的第十八军,对于这种中央军的嫡系,廖运周自然想要趁机巴结,因此将缴获的大量战利品都带着去拜访黄维。

黄维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成员,也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当他听说廖运周是黄埔五期的学员时,十分高兴,毕竟他们都属于“黄埔系”。

见面后,在聊天中得知,廖运周的哥哥廖运泽是黄埔一期的学员,正好是黄维的同学,让黄维感觉奇怪的是,廖运周这样一个黄埔五期生,怎么混到现在就是一个杂牌军的团长?

黄维

但是此次见面,让黄维对廖运周印象颇好,廖运周趁机提出,跟十八军借几门火炮用一用。

火炮可是当时作战的利器,要是别人来借,估计黄维当时就得翻脸,这个廖运周是刚认识的黄埔学弟,又是带着礼物来的,不好意思拒绝,但是黄维又不想直接借,于是就故意测试了一下廖运周的炮兵知识,如果他要答上来的话就借,答不上来就有借口不借了。

谁知炮兵专业毕业的廖运周对火炮的理解十分到位,黄维便大方了一把,一下子借了廖运周8门迫击炮。

等到廖运周回到部队,由于没有及时收到撤退的消息,部队很快陷入孤立状态,为了脱离险境,廖运周决定火速向西撤退,却遭遇日本救援部队的追赶。

廖运周率部到达箬溪以西的小坳时,已经是傍晚,在这里他遇到328旅,于是决定在这里埋伏日军一下。

廖运周看了一眼地形,这简直就是完美地伏击阵地,此处位于湖北和江西两省的交界处,自古交界的地方都是地势险要这出,而廖运周所在小坳处于两座山之间的一个低洼峡口处,正好呈现S型,中间还有一个高十多米的小高地。

328旅旅长得知廖运周手中有8门迫击炮,为集中火力,又将4门迫击炮送给了他,这样他就有了这12门迫击炮。

更让廖运周没有想到的是,此地原本就是国民党军的驻地,然而见到日军大举来犯时,竟然不战而溃,后面有一个装满弹药的火药库,有了这些东西,廖运周心里就有了底。

等到夜幕降临时,日军的坦克和装甲部队进入伏击地点,廖运周于是下令开始攻击,当时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少遇到像样的抵抗,突然而来的炮火让他们陷入恐慌当中,因为炮火太猛烈,让日军不知道我方有多少兵力。

前方负责开路的坦克被击中,瘫痪在路中间,由于道路狭窄导致后面的部门无法前进,就这样,日军遭遇廖运周部的猛烈进攻,无法前进,在炮弹快要打光的情况下,才下令撤退。

廖运周以一个杂牌步兵团阻击日军一个师团一天以上,为后方部队的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

廖运周也一战成名,此战结束后被提拔为330旅旅长,如果不是因为在1939年9月被人怀疑有“通共”嫌疑,廖运周早就扶摇直上了,因为被人检举,廖运周就从旅长的位置上被调了下来,送往重庆训练团。

然而在没有抓住真正的证据一个月后,被汤恩伯重新启用,党组织考虑到廖运周在之前与黄维的关系,因此让他投入黄维门下,在1941年被调回国民党第110师担任副师长,次年晋升为师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廖运周所在部队被调到河南新乡,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中共晋冀鲁豫军区。

1946年春,靖任秋派徐仁到国民党110师与廖运周建立联系,并向廖运周传达了刘伯承等中共晋冀鲁豫军区领导的指示,做好起义准备,及时搞好情报工作。

鉴于当时的情况,廖运周果断派出自己的副官,也是共产党员廖宜民,跟随徐仁到邯郸向刘伯承汇报工作,并将当时国民党意图发动内战的作战计划带走,刘伯承将此文件传到延安。

有了这样的证据,在全国人民呼吁和平的氛围下,中共利用这份作战计划,公开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各军区也做好了应战准备。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更好的配合廖运周工作,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成立110师工作组,任命刘浩为组长,后来又秘密派来李俊成、刘扬、金克等同志进入110师工作,廖运周把他们分别安排到不同工作岗位,隐蔽开展活动。

当时中共中原局的想法是让廖运周在豫北举行起义,就在廖运周在制定起义计划时,蒋介石突然命令第85军全部调往山东,参与山东重点进攻作战。

这次突然调动,让起义计划不得不搁置,但是起义工作仍然在继续,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邓小平指示将廖运周部的工作关系转到华东局。

华东局指示在110师内成立地下党委,由廖运周担任党委书记,刘浩为副书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110师地下党委的关系又被移交到中原军区,当时廖运周就申请起义,早点投入组织的怀抱。

但是中共中原军区的领导经过认真考虑后,觉得此时起义时机并不好,就没有批准廖运周的起义要求,而是让他积极准备,等待起义的最佳时机。

济南战役

1948年济南战役后,中共在华北战场已经取得绝对优势,国民党统帅部预感到中原地区将成为国共两军战略决战的主要战场,为了确保中原的防御体系的坚固,从而确保长江防线和南京的安全,决定编组若干主力兵团,于是第12兵团应运而生。

第12兵团起初由国民党王牌第18军,外加第10军和第14军组成,兵团司令由陈诚土木系骨干黄维担任,副司令由胡琏担任。

由此可见,整个12兵团基本都是由陈诚的土木系来执掌,后来又将吴绍周的第85军加入其中,而廖运周的110师正是85军的主力师。

在整编完成后,吴绍周的85军开始撤出山东,向安徽阜阳一带疾行军,准备参加“淮海战役”。

当时廖运周想到,再不起义,全国都解放了,因此再次派人到中原野战军向邓小平和刘伯承请求起义。

其实,邓小平和刘伯承也希望廖运周能够早点起义,但是每次都在时机上稍欠妥当,因此让廖运周一等再等,一直要等到一个绝佳时机再起义。

这一次,廖运周终于等到邓小平和刘伯承的指示:“做好起义准备,起义归队”。

得到这个消息后,廖运周十分高兴,当即与110师的地下党组织召开秘密会议,在会议上讨论起义的计划。

在会议上,大家都认为此次战役规模之大,是期待多年最好的起义时机,然而由于国民党军过于集中,想要在敌人的重兵集团中把部队拉出去,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成功,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廖运周对自己的部队还是比较了解的,当时110师下辖三个团,分别是329团、330团、328团。

廖运周知道,329团起义是没问题的,因为团长刘协侯是中共地下党员,有问题的是330团和328团。

330团之前的团长陈振武是汤恩伯和吴绍周的亲信,是坚定的反共军官,为此廖运周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夺取330团的兵权,他先安排在政治上倾向中共的金汉章去当副团长,后来以陈振武吃喝嫖赌等作风不好的借口将其调走,然后让金汉章升任团长,这样起义的时候就有把握了。

在110师中,只有328团十分难以搞定,因为这个团长姜继鑫思想特别顽固,反共思想很严重,本来廖运周也想把姜继鑫搞走,但是姜继鑫背景比较硬,廖运周三番五次搞他都没有成功。

要争取他起义是不可能的,为此廖运周告诉大家,只要不让他破坏了起义的计划就可以了。

当时110师共有8300多人,其中军官有505人,想要顺利起义,这些军官的态度很重要,当时军官家属大多数住在武汉,廖运周强调一定要做好军官和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安排好官兵家属的生活,给没人发三个月的薪金和大米,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最紧迫的时候,廖运周还安排家在武汉的军官回去探望一次,这些安排使得军官们非常感动,在心理上更听信廖运周的,这为后来廖运周的成功起义埋下伏笔。

1948年11月9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第7兵团在碾庄被解放军包围。

黄百韬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在这个时候能听蒋介石指挥的部队已经不多了,而黄百韬恰恰是比较听话的,为此蒋介石急令黄维率第12兵团火速前去增援。

黄维的12兵团可以说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王牌之一,其中第18军更是陈诚土木系的顶梁柱,如果黄维兵团提前赶到战场,对于解放军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所幸解放军一鼓作气,在黄维兵团到达之前,将第7兵团全歼,兵团司令黄百韬也被击毙。

第7兵团没有顶得住,让第12兵团的增援成了尴尬,正当黄维将兵团转移到双堆集一带时,很快陷入到解放军的包围当中。

黄维自然不希望做黄百韬第二,想要突围自保,久经战阵的黄维决定趁着解放军包围圈初步形成,挑选4个主力师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集中一个方向突围。

为此,黄维于11月26日下午将几个师的师长召到司令部商议对策,其中就包括第85军110师廖运周召到司令部,当廖运周听了黄维计划后,立即觉得黄维果然高明,当时解放军刚刚剿灭黄百韬,还没来得及休整,现在要啃下黄维兵团这块硬骨头,怕是要费点劲了。

廖运周对黄维的计划十分认同,在一顿吹嘘后还表示自己愿意带领100师打前锋,杀出一条血路来,对于廖运周的表现,黄维十分高兴,毕竟谁在前面“趟路”都是要吃大亏的,100师实力尚可,在当时也算是王牌师了。

可是黄维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廖运周,随后在战场起义,直接打断了黄维的突围计划,让其错失最佳突围时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在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一带时,黄维在1948年11月23日晚决定向固镇方向转进,企图与在那里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靠拢。

当黄维与吴绍周决定让110归兵团司令部直接指挥时,廖运周以关心吴绍周为借口,担心85军被削弱,主动提出将自己的328团留给85军作预备队,顺利去掉了起义的绊脚石。

经过深思熟虑后,黄维于11月26日下午决定突围,也把廖运周召来,黄维提出让其与18军主力三个师一块集中突围的计划。

关键时刻,廖运周请求打头阵,着实让黄维感动,在离开黄维那里后,廖运周就来到了起义的骨干团,也就是329团指挥所,与团长刘协会见了面,并找来了在110师的地下党委成员李俊成、廖宜民,四个人进行了紧急磋商。

当廖运周把黄维的计划说出,并表示起义已经刻不容缓时,大家都知道,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把起义计划报告给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并请求中野在前沿给110师开个口子,让出一条路来,等起义部队经过后再封死缺口。

这需要双方的配合,一旦出了问题,起义计划将功亏一篑,为此地下党委决定派杨振海去执行这个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杨振海是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秘密派到110师来的,廖运周于是将他安排在师部当副官,在准备起义时,任命他为师部侦察连副连长。

因为这个侦察连的身份,又有特别通行证,可以借“侦察”的名义出去传递情报。

为了第一时间将情报传递到中野,于是就有了开篇的一幕,杨振海孤身闯中野的前哨,被当作国民党的特务给抓了起来,所幸被武英撞见,才得以见到6纵的司令王近山。

于是才有了后来邓小平一锤定音,廖运周的起义计划得以批准。

王近山按照约定,做好了准备,快午夜的时候,让杨振海去通知廖运周,要想保证起义顺利,让廖运周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在国民党全线突围时把部队拉出来,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按照规定的路线撤离,不然会遭到解放军的攻击。

杨振海离开6纵司令部后,按照廖运周规定的时间于凌晨三点回到了110师,并且将王近山提出的要求都汇报给了廖运周。

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在凌晨六点拂晓时出发,廖运周看了看表,当时即将四点钟,还有两个小时。

为防止变化,廖运周又来到兵团司令部,黄维询问了110师的准备情况,廖运周说110师刚刚进行了侦察,发现当面敌军阵地的接合部比较薄弱,有空隙可钻,所以在拂晓进攻最为有利。

黄维也比较认可,担心解放军的结合部随时有变化,还允许廖运周可以提前行动“要当机立断。”

当时黄维已经十分沮丧,看到廖运周如此自信,也提了提精气神,还高兴地拿出一瓶珍藏了很久的白兰地酒,为廖运周敬酒,预祝他马到成功。

等到廖运周离开兵团司令部,回到师部后,中野6纵派武英作为解放军代表,已经到达了师部,杨振海将武英介绍给廖运周,因为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大家打开军事地图,再次进行深入研究,以免出错。

随即,廖运周把营长以上军官召集在一起说,分析了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是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消灭,而黄维兵团也被包围,目前是山穷水尽,而解放军却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这样下去是必败无疑。

然后动员军官们起义,大家都表示赞同。

早上六点,廖运周率110师(欠328团)按照预定路线向解放军阵地进军,因为110师是突出在前的,后来的黄维兵团根本不知道情况,廖运周在行军途中,不断用报话机报告突围进展十分顺利,等他开出口子,后面的部队就行动,黄维一直在等待廖运周的“好消息”。

约两个小时后,起义部队全部进入解放军的阵地,一直在作战室的王近山立即下令前沿部队把口子封死,并对紧跟110师后面黄维三个主力师进行猛烈射击。

等到九点钟,黄维和吴绍周还在焦急地等待廖运周的回话,廖运周于是回答说:“我们突围开始很顺利,可是现在被共军主力包围了!共军越来越多,请求增援!向导被打死,老百姓也找不到,现在不知道了什么地方。”

到下午一点半,110师安全到达指定地点,廖运周下令关掉全师所有报话机,并一律上缴到师部,而师部的无线电台也停止使用。

黄维还被蒙在鼓里,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由于缺失了110师,整个突围部队侧翼出现缺口,黄维也错失最佳突围时机。

但是由于突围的是18军,也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之一,火力相当强劲,王近山指示武英和廖运周商量,请110师的炮兵立即参加反击战,调转炮口轰击敌人,110师炮兵随即参加战斗。

当天下午五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电报中说:“迄此刻止,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压缩在双堆集附近十余村庄……廖运周率部今晨在战场起义(三天内不公布)……已局部有向我投降者,全部战斗至迟明日可以解决。”

12月6日,我野战军对围困在双堆集一带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在经过短短10天的作战,我野战军于12月15日全歼国民党第12兵团,兵团司令黄维和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被俘,整个兵团12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可以说,廖运周机智果断地在战场起义,彻底打乱了黄维的突围计划,极大地动摇了敌人的军心,为全歼黄维兵团,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10师起义后被编为解放军二野第4兵团14军42师,廖运周继续担任师长,此后这次部队参加了渡江作战,进军大西南的解放战斗。

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潜伏将军”。

1996年5月11日,这位在隐蔽战线立下奇功的将军,以93岁高龄在北京病逝。

读史问路:[赞]大佬又爆文

史论纵横:谢谢大兄弟支持,每次都给我评论[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来瓶二锅头的:那个年代不容易,致敬为祖国解放献身的无名英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史论纵横:[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用户4712312762443:抢个沙发点赞。缅怀先烈

史论纵横:谢谢评论

捡个猫咪养公司:真厉害

史论纵横:[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yurongye:致敬!

史论纵横:[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雪雨中人:文章中第二张照片,手拿望远镜的,是韦杰将军!

史论纵横:[捂脸][捂脸][捂脸][捂脸][赞][赞][赞][赞][赞]厉害了

海绵宝宝2023925:敌营20年[赞][赞]

史论纵横:[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小刺猬79:我们需要的是这些英雄事迹,而不是那些所谓的神剧

史论纵横:[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说的对 把真实的、精彩的历史呈现出来,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PositiveEnergy14774923:亮剑里的那个赵刚穿敌方军阀去做说客的剧情就是据此改编。。。此时李云龙已经重伤住院。。。

明月依旧99:少将有点低了

史论纵横:[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骑牛来:佩剑将军

用户613811372327:加一级评个中将也可。

史论纵横:他在我方算潜伏人员,军功主要是在淮海战役之后。\n评的稍微低了点,如果早起义的话,会多高一点。

手机用户51960178248:历害

史论纵横:谢谢评论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