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大揽 东京奥运迎来“中国日”

「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羽 许 诺 张芝萌

30日,对于中国奥运军团来说是个摘金夺银的好日子。游泳选手汪顺摘得男子200米混合泳金牌,扛起了“后孙杨时代”中国男子游泳的大旗。而在蹦床女子个人、羽毛球混合双打和乒乓球男子单打三个项目上,中国选手均实现包揽。在本届奥运会赛程近半的情况下,中国奥运代表团以19枚金牌暂列金牌榜首位。

汪顺扛起中国游泳大旗

“后孙杨时代”的中国男子游泳,谁来扛起大旗?30日,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在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中,名将汪顺以1分55秒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得奥运金牌,拿下了中国男子游泳东京第一金。这位与孙杨同样来自浙江的名将赛后兴奋地说道:“我做到了!赛前我说要让五星红旗在东京奥运赛场上飘扬,现在我做到了!”

超级明星的存在,总是会遮蔽其他人的光芒,汪顺就是阴影下的其中一个。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国家队和浙江队,这个27岁的宁波小伙都是孙杨身边那个“不起眼的男孩儿”,即便在男子混合泳的赛场上他早已是国内的霸主,并怀揣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的两枚铜牌。

1.92米的身高,出色的水感,汪顺极富游泳天赋,他的父亲在宁波有一家年产值数千万元的儿童汽车座椅生产厂,所以与很多希望通过体育改变命运的运动员不同,汪顺对游泳的坚持始终源于热爱。刻苦训练在他眼中“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因为“再苦再累,在游到池边、站上领奖台的时候,一切都够了”。

和孙杨一样,汪顺的授业恩师也是朱志根,从吃喝拉撒睡到训练比赛,事无巨细,汪顺算得上是朱志根“一手带大”的队员。而在教练的严格管理和悉心培育下,他的天赋终于一点点兑现。

2012年的伦敦,初登奥运赛场的汪顺止步200米混合泳预赛。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他与菲尔普斯、罗切特等名将在决赛中同场竞技,最终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铜牌。此次站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27岁的汪顺已经是队里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但除了年龄,他更希望自己的成绩也能是队里的“老大”。

男子200米混合泳半决赛,汪顺以1分56秒22的成绩排名第一闯入决赛。30日的决赛中,他在前两个泳姿后排名第一,第三个泳姿蛙泳是他的弱项,虽然被对手反超但并没有被甩开距离,最后50米的自由泳阶段,他全力冲刺,最终战胜英国名将斯科特,摘下了这枚梦寐以求的金牌。 “希望我坚强、不服输的精神能感染中国游泳队的所有队员,为祖国争光!”汪顺赛后激动地说道。

仔细端详着胸前的金牌,品尝胜利带来的欢喜,“赢”的感觉让这位大男孩儿充满斗志。“2024年巴黎,我们一定还会再见!”刚刚走下领奖台,汪顺就给自己立下了新的FLAG!

蹦床姐妹花惺惺相惜

30日的东京有明体操馆,中国“双子星”闪耀,朱雪莹、刘灵玲包揽蹦床女子个人决赛冠亚军。两届奥运会冠军麦克伦南和东道主的世锦赛冠军森光,都没有挡住中国双姝的步伐。

各路高手顺利晋级决赛,以一套动作来决定最终冠军的归属。选手们根据资格赛排名倒序登场,从倒数第四个出场的麦克伦南开始,选手的得分就不断刷新榜首位置。当朱雪莹56.635分的成绩一公布,所有人都知道,这枚金牌已经被中国队锁住。最后出场的刘灵玲只需为证明自己而战,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奥运而战。最终她拿到了56.350分,以0.285分的微弱差距排在第二。

为了能够夺冠,朱雪莹和刘灵玲都拿出了最高难度动作。“看到前面选手的成绩越来越高,当时会觉得有压力,但是不会去考虑分数,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有实力能够获胜。”朱雪莹说,“真的像做梦一样。有想过拿冠军,但又没想过。因为是打分项目,我们蹦床项目的偶然性很大,虽然你拿了冠军,但下一次不能保证自己还能拿冠军,所以我想过又没想过。”

在混合采访区里,刘灵玲眯着眼睛笑得很甜。“这应该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了。今天拿到奥运奖牌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心里会觉得,这不只是一次比赛的结果,也是这20年努力的回报……”26岁的刘灵玲眼里含着晶莹泪花,她努力笑着说。而此时的朱雪莹回过身去抱住了刘灵玲,这是姐妹的拥抱。

上一次中国奥运军团在女子蹦床项目夺冠,还要追溯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何雯娜时代。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子蹦床队的最好成绩都只有银牌。“看到两面国旗升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所有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刘灵玲说。“我以祖国为傲,祖国也以我为傲。”朱雪莹说。

王懿律/黄东萍爆冷摘金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王懿律/黄东萍就“爆冷”拿到金牌。直到挂着金牌走下赛场,两人还说“脑子一片空白”。

混双被认为是中国羽毛球队最有希望夺金的一个项目,两对组合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郑思维/黄雅琼和王懿律/黄东萍都是一路过关斩将,成功会师混双决赛,为中国队提前锁定这一金。作为本届奥运会二号种子,王懿律/黄东萍一路杀进决赛,与头号种子郑思维/黄雅琼完成会师,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毕竟,他们在与雅思(郑思维/黄雅琼)组合之前的15次交手中,仅仅获得了2场胜利。但正是这种平稳的心态,让他们在赛场上有超水平发挥。开局就一路领先,被对方追到17平后连得4分拿下首局。即便被对手扳平局分后,王懿律/黄东萍在决胜局中依旧没有慌乱,顺利拿下胜利。

两对中国选手,在决赛中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拿到梦寐以求的金牌,王懿律承认,之前有想过奥运夺冠这一刻:“想是想,有时候还会想想庆祝动作,但是真到这时候就什么都忘了。”而黄东萍也有同样的感受:“没有去想赢比赛,其实我一直都想着好好享受这个比赛,我会觉得很刺激。哇!一切都是未知的东西,好有意思好开心的那种感觉。”

在赛后发布会上,两对组合都感谢了祖国的强大保障。黄东萍说:“这枚金牌来之不易。相比别的国家,疫情下中国的训练条件已经非常好了,祖国给了我们很好的保障,让我们能放心备战奥运会。”

此次国羽出征东京奥运的14人中,只有谌龙一人有过奥运经验,其余13人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然而,比起过去的霸气之师,这支以生力军为主的中国队,却展现出了年轻人特有的冲劲与锐气。这场混双决赛,为国羽在东京奥运的冲金之路上开了个好头,也让人对陈雨菲、石宇奇、贾一凡/陈清晨、李俊慧/刘雨辰后面的表现充满期待。

卫冕冠军成就乒坛传奇

32岁的马龙、24岁的樊振东,中国乒乓球队的两代领军人,在东京奥运会上演巅峰对决。

30日晚的男单决赛在两人之间展开,与之前一晚女单决赛的中国队“内战”一样,这场比赛同样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现场的紧张气氛几乎让时间凝固。最终,马龙4:2战胜对手,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卫冕成功的乒乓球男单冠军。

膝盖上5厘米长的伤疤清晰可见,马龙赛前打了一针封闭,踏上了这场职业生涯的“终局之战”。“最后一场没有什么可保留的了,可以放开去拼了。”他赛后说道。

马龙膝盖上的伤疤,来源于2018年8月的那次手术,长期训练比赛导致左腿膝盖磨损钙化,让他不得不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原定的开幕之日仅剩不到两年之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手术非常成功,但康复的过程漫长而艰难,伤筋动骨100天,整整三个月,马龙没有摸过球拍,只能进行枯燥的康复训练。2019年3月的国际乒联卡塔尔公开赛,因伤远离赛场8个月的马龙强势回归,在男单决赛中战胜队友林高远捧起冠军,外界对他“尚能饭否”的担忧也随之烟消云散。

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既给了马龙更多术后恢复调整的机会,也让这位老将感到了时间的压力。正如他在决赛后所说:“樊振东这几年的进步很大,我至多就是在前两年赢他多一些,所以心理上有点儿优势。大家都有机会(拿金牌),比赛就是看发挥。”

对比赛形势的冷静预判,成为马龙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30日晚决赛的开局阶段,他就放手一搏,把自己摆在挑战者的位置冲击樊振东。首局11:4速胜后,他在第二局遭到樊振东的反扑,但即便被对手12:10将局分扳平,见惯风浪的马龙依然我行我素,坚定地贯彻着自己赛前的既定战术,向冠军稳步前进。11:8,11:9,3:11,11:6,后面四局,马龙三胜一负,以总比分4:2笑到了最后。

5岁开始练球,15岁进入国家队,打了28年乒乓球的马龙如今已经手握四枚奥运金牌,是世界上唯一的乒乓球男单“双满贯(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选手,25个世界冠军也超越王楠成为乒坛历史第一人。接下来,他的目标是与队友一起,为中国乒乓球队的荣誉墙上再添一枚奥运男团金牌。

年轻真ho:大家看美国媒体是怎样报道东京奥运奖牌榜的,请看图片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