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上刻浙大,结果考上清华!网友神评论

今天微博上一个视频火了:湖南安化二中的邹一凡同学高一时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下了浙江大学四个字,用来勉励自己好好学习。今年高考,他考出了67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网友神评论:

浙大:所以爱会消失吗?

清华:不,爱会转移。

搞事情的网友瞬间戏精上身:

小编都不禁心疼3秒~

尽管这位男生“错失”梦想,“无缘”浙大,但今天全国各地6000多位学霸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如愿进入了浙大校园~

没错,今天,就是浙大新生报到的日子,来跟着橙柿互动记者实地探访

家长目送孩子进大学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这次新生报到,家长送新生到学校都止步于校门口,目送孩子进大学。

新生与家人挥手告别后,走入校通道,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经过体温测量、行李消杀等环节后,进入校园。

大一新生到学校报到时间为8月20日、21日。

和去年一样,学校门口有很多保安拉着小平板车,帮学生把行李运到校内的校车上。现场一片小板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一位衣服湿透的保安师傅说,今天上午他已经帮20多位同学拉过行李,有的同事拉得数量更多。一年中,今天是最忙的。

新生中,有的带了吉他,有的带了被子、脸盆、水桶等生活用品,也有学生轻装上阵,只带了一只小行李箱。

动作快的同学,已经在寝室安顿好,给校门口的爸爸妈妈发来了短视频:快看我们的寝室,这就是我要睡四年的床铺了。

对孩子学习我一点都不担心

校门口,有来自东北、甘肃、广州等地的家长和学生,大家都带着口罩,聊得话题,与大学生活有关。

“我们上午八点就来了,怕等下太热太晒了。”一位来自广东的爸爸,站在树荫下说。他脚边还放着一箱牛奶和一个整理箱,箱子里放着衣架、洗衣液、纸巾等。

“我们是坐飞机过来的,带了不少行李,还在边上超市里买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孩子第一次住校,我们比较牵挂,家里又离得远,就想这一次性就把东西给他准备好。东西太多了,一次都搬不完,等下再出来一次,再把这些东西拿进去。”

这位爸爸说,孩子初三时,一家人来杭州旅游,到了浙大参观,孩子对浙大就一见钟情,喜欢浙大的人文环境,从那时开始便将浙大作为自己的理想大学,一直在为考入浙大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我对孩子的学习倒一点都不担心,他自己很有想法和规划,就是担心他生活上照顾不好自己,他算是个生活小白,希望他快点成长。”

有家长打算逛河坊街、龙翔桥

树荫下,有一位妈妈正拿着手机,查找杭州特色美食街。

“我姓卢,从贵州飞机过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送孩子,孩子先进去放行李收拾一下,等下我们再一起出来吃饭,我刚在看看周边有没有什么美食街,网上说清河坊、龙翔桥、胜利河美食街好像都挺有名的,我们想尝一下杭州的特色美食。”

卢妈妈说:“之前担心孩子上大学住校不适应,高中特地选择了寄宿制学校让她锻炼一下。大学离家这么远,要带很多东西,我们在家就做了一个清单,有些东西是从家里带来的,还有一些日常用品昨天在附近超市买齐了。”

妈妈说今天特地打扮了一下

来自安徽六安的董妈妈,穿着修身旗袍和锃亮的皮鞋,盘着精致的发型,在树荫下和另一位家长聊天,两家的孩子是高中同班同学,很巧两人又都是被工科试验班录取,两户人家便一起坐动车送孩子来上学。

董妈妈说,送儿子上大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今天特地打扮了一番。“我儿子自己挺有想法的,选学校选专业都是他自己决定的,他还说想要考研,对自己的规划挺清晰的,都不需要我们操心。”

一路自驾到学校

小张同学一家三口,一路从河南自驾到了浙大紫金港。因为要避开江苏一些中高风险地区,这一趟路他们绕了远路,陆陆续续开了一天。

张同学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这次能考上浙大,我真的非常满意。我原来的目标是北方的一些重点大学。浙大属于我冲击的目标,没想到成功了。开始大学生活,我打算先开拓眼界,再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好钻研。就是这次妈妈没能进学校看看,有点遗憾。他们打算在杭州玩一下。”

今天报到,有不少家长是开车过来的。曹爸爸站在校门口边上的树荫底下,他说:“我们一路开车从山东过来,要避开江苏很多中高风险地区,往靠海的城市走,从连云港一路到了杭州,主要是因为疫情吧,这样过来一趟也蛮不容易的。”

“儿子喜欢南方城市,所以选择了浙大,杭州的人文环境什么的都很吸引人,送他来上学,我们比小孩儿更激动哈哈!”

家庭会议决定选浙大竺可桢图灵班

“刚才下车太匆忙了,就光顾着搬下后备箱的行李,这一箱东西放在前面,结果就忘记拿了。”一位从河北张家口自驾来杭的妈妈指着地上一个整理箱说道,“孩子爸爸去停车了,我在这儿再等孩子出来,他的衣服和笔都在这里。”

这位妈妈姓庞,她和爸爸两人轮流换班从张家口开车来杭州。庞妈妈说,“我们孩子在竺可桢学院的图灵班,这个选择也是我们经过家庭会议之后决定的。我们孩子高考分数挺高的,浙大非常不错,杭州又是在南方这边比较发达的城市,各种对比,再加上孩子的专业兴趣,最终就选择了浙大。”

今天送小儿子 再次到浙大

在浙大校门口,很多家长和孩子拍照留念。

张阿姨这次特地从甘肃赶来,送儿子上大学。在家长人群中,张阿姨年纪略微显大一点。这次她是送小儿子来浙大,小儿子很争气,高考全省300多名,选择了浙大工科实验班。

2012年的时候,她送自己的大儿子到了浙大。现在大儿子已经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这次小儿子考上浙大,她说,必须再来送一下,读大学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张阿姨在门口跟儿子合了影,自己再让儿子拍了一张学校门口的照片。不能进学校参观,她觉得略微有点遗憾。

两个儿子都考进浙大,让人非常羡慕。张阿姨谦虚地说,两个儿子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比较专注和用功。

跟妈妈拥抱告别

就要进入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很多同学在校门口,依依不舍告别家长。

人行道边,红灯亮起。两位新生家长临别再细细叮嘱孩子。即将读大一的儿子,身高已比妈妈高出一个头,他突然抱住了妈妈,拍拍她的背。

绿灯亮起,儿子拖着行李箱子,背着吉他走进学校。他不时跟爸爸妈妈挥一挥手告别。新生妈妈抹了几下眼角,也挥手跟儿子告别。

接下来,这6000多位新生,要参加开学典礼,军训等。祝他们的大学生活,一帆风顺!

来源:都市快报

道德经详解:汉族文化积淀最幽深冥隐的区域,就是深处华夏中央腹地的河南,就像炎黄子孙文明传承的生命之源,始终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永立道德鳌头,时刻激励各族华夏儿女,终将托起明天的太阳。相信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大汉民族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