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打架引动物“效仿”,丢脸丢到了动物界

文|汪灿

8月8日,北京野生动物园在公号发布的一则《官方声明》突然火了。声明称,有两家游客在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撕打。经当地公安机关调解后双方和解。

“亮点”在于,动物园称,游客的打斗行为“引起了附近动物的围观”,且动物们当晚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在饲养员的耐心教育下才知道“打架不好,特别不好”。很多网友看到这些极富画面感的幽默表达,忍不住笑出声,纷纷转发。

多数网友从这则《声明》里,读出了浓浓的讽刺意味:一些游客的“任性”作为,不仅暴露了自己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还“连累”人类丢脸丢到了其他物种,给动物们作了不好的示范。

动物们通过教育尚且知道“打架特别不好”,而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从小就被如此教育,怎么就是做不到呢?视频中,一帮大人打得激烈,尤其刺眼的是,一名抱着小孩的妇女也加入了“战斗”,不断脚踹他人,自己也被一名男子踹到。如果因此造成孩子身心受伤,这两家人真的不会懊悔?

一个基本常识是,在公共场所就要遵守公共的规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即便真有矛盾,首先也该是心平气和、好好商量,解决不了可以找动物园管理人员介入,再不行还可以报警寻求警方帮忙。无论如何,都不能随意发泄“暴脾气”,上演“全武行”。

当然,让《声明》讽刺意味拉满的是,此事发生在动物园。人类打架,动物围观并效仿,这一幕太具有戏剧的荒诞效果。动物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其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进步史,自带“文明”光环。何况,人类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较之动物自有一种“优越感”,现在一些人的行为,让人质疑“还不如动物”。

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网友都从《声明》里,读懂了是非对错,也能以他人的言行对照自身,反省和改善自我。相信经此风波,不仅当事人会深刻吸取教训,整个社会也会补上一节公共场所素质课。

有意思的是,8号晚上,有园林局和科普界人士表示,动物打架多是因为发情或食物分配等本能和自然规律,一般不会效仿人类打架,质疑动物园方面是无视科学的“营销”。但这一说法,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动物园是在影射打架的游客”“没有幽默感”。

对此,我们不妨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看。一方面,动物园的《声明》亦庄亦谐,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劝诫游客文明游览的效果,不能简单说是“营销”“段子”。另一方面,科普坚持以严谨为根基,让公众有科学靠谱的信息增量,也没有错。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对立,如果能做到兼顾、融合,就更好了。

文字:汪灿

图片:网络、北京野生动物园微信公众号

看了就愤怒:沙发[捂脸][捂脸][捂脸]

你可能也喜欢